【帖子】TC358778XBG,RGB转MIPI DSI,1920*1200,多用于行车记录仪,后视镜
【设计】L99MM70XP 集成微处理器驱动设备的典型应用,适用于 LIN 控制的外后视镜
STM32H7R/S 高性能MCU 开启全新的创新机遇!答题好礼~还有开发板等你拿!
下载MPS汽车电机控制技术干货,赢【Keep体脂秤、自动洗手机套装、小米保温杯】,开启汽车技术进阶之旅!
下载信息娱乐系统精品文章,赢【米家台灯、小米保温杯、米家蓝牙温湿计】,开启MPS汽车技术进阶之旅!
得捷第二季Follow me第2期来袭,一起解锁功能强大且灵活的【Arduino UNO R4 WiFi】
ADI & WT ·世健 MCU 痛点问题探索季 ——第一站:征集 使用 MCU ,哪一些问题最令你头大?
有奖直播 电气隔离新势力:英飞凌新型SSI系列固态隔离器的创新技术与应用设计
229TOPS!英特尔杀入AI座舱市场: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迎来强敌!
J.D. Power研究:新能源主流车型陷入“最卷泥潭”,中国消费者持续追捧智能座舱
2024年1-6月智能座舱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技术下沉,国产厂商加速上量
汽车一直在向智能化迈进,从燃油到新能源,从机械控制到感应开关等等。现在,后视镜也将被智能化赋能。
前不久,国家标准《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对外发布,新标准将完全替代2013年发布的GB 15084-2013,并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新增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视镜和CMS双功能系统”等内容。
近日电子后视镜板块也在悄悄走强,1月12日涨幅最高有10.06%,且当日电子后视镜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5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87.9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54亿元。该产业整体势头被看好,多家相关概念股持续拉升。
汽车后视镜应用到汽车上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它大多数都用在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被称为驾驶员的第二双眼。
随着应用体验的一直在优化,后视镜由一块普通的平面镜,逐渐进化成视野更广的凸面镜,但受自身结构的限制,在狭窄路段遇车时、倒车入库时,会遮挡一部分侧方视线,后视镜都有被撞坏的可能性。
在汽车智能化应用比较低的时代,会出现一个画面是司机在狭窄路段、转弯或者倒车的时候把头探出车窗,查看后视镜无法反馈的盲区路况。现在大部分车辆都已经装备了距离传感器和倒车摄像头,已经很少有人会探头查看路况了,但这种固定式光学后视镜,任旧存在一定的视角盲区。
同时,下雨以及下雪等恶劣天气往往会影响镜面反射的视野,并且光的折射会出现后方车辆开启远光灯造成的炫目情况等。此外,有研究显示,传统光学后视镜会增加 2% 到 7% 的风阻。因此要完全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就需要找到新的技术来替代。
而具备强制性安装的电子后视镜,是利用不一样的传感器和不同角度的摄像头进行实时影像反馈。摄像头的灵活性让驾驶员能获取更广阔的视野,改变了传统光学后视镜受限于镜面曲率、形状、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视野限制。
电子后视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受环境影响较小,它通过智能硬件和软件来捕获和反馈实时图像,能够大大减少雨雪天气造成的视野干扰。
电子后视镜的体积会比较小,外置设备仅有摄像头的传感器件,整体设计上会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同时还能让高速风噪也会促进降低。
而且,摄影头具备数据记录功能,这相当于左右两侧新增了两个行车记录仪,让整车更具数智化科技感。但除此之外,电子后视镜也存在可靠性有待考究以及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汽车的智能化改造一直在发展,从更安全、更智能、更实用不断丰富驾驶体验。电子后视镜也是全车智能一体化的迈进,与智能驾驶系统进一步融合。
CMS最重要的包含三部分,摄像机、图形处理器和监视器。标准之下的CMS系统要满足汽车D安全等级,其技术门槛、安全等级、性能指标等都会有极高的要求。政策的出台也表明智能汽车的未来要求车外全部摄像头与车内的车机系统、车载屏幕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据数据显示,全世界汽车大概有15亿辆,一个电子后视镜算10000元,一辆新能源汽车用2个电子后视镜就是一台车2万,就算电子后视镜10%的后装渗透率,至少也有万亿级市场的规模。
目前路特斯和北汽魔方慢慢的变成了国内首批量产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电子后视镜已经“上车”,比如在雷克萨斯ES300h、奥迪e-tron和本田 Honda e等车型实现了应用。
此标准一出,后续将会有更多国内的汽车厂商将推出搭载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据报道,多家汽车品牌官宣将量产搭载电子外后视镜,包括小鹏G7、广汽埃安、本田、华人运通等车厂均已明确会搭载CMS。
佐思汽车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前装标准配置电子内后视镜的车型上险量为34.67万辆,同比增长73.04%,相较于2021年2032.80万的乘用车总上险量,电子内后视镜的整体装配率仅有1.71%,该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这也将驱动传感器、模组、摄像头、显示屏等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与设备占整车的比例由2013年的15%提高到2020年的40%,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不断成熟,整车智能化的程度也慢慢变得高,而最大的一个体现就在智能座舱。
电子后视镜的安装也需要在舱内增加一到两块显示屏,显示实时录制的画面,在一些停车等闲暇期间,这两块屏幕可以给智能座舱带来新的创造思路。
比如索尼曾在CES展出的概念车上,把这两块屏幕连接到了座舱的大连屏中,不再把它们割裂在门板上,这两块屏幕还可以有更多的显示效果,对座舱氛围和场景化模式体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新产品的优化,也会对市场产生消费驱动,在对车辆安全性和节能性要求逐步的提升的当下,消费者愈来愈趋于智能化,但也畏于智能化,因此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科技快速的提升的时代,让设计师的想象力和科幻化场景应用不断落地,现在电子后视镜开始加速,但是仍处于市场低位。但随着电子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成熟、法规政策的逐渐完备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的日益提升,汽车后视镜也要迎来它的改革时代了。
《汽车电子外后视镜热度渐起,路特斯ELETRE、北京魔方等车型将率先应用》-界面新闻;